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 Ernest Hemingway

星期三, 2月 24, 2010

【網路】凡事都可行

靠杯啊 (設計對白)






翻譯短網誌會殺死部落客的時候,我還沒有開始接觸微網誌,或者還沒有那麼沉迷微網誌。然而現在每天看到推特上面藍色的 more 時候,總會忍不住往下點「追推」,挖掘過去沒有讀過的訊息。在撲浪上更是糟糕,變得像是強迫症的行為,總會忍不住點選回覆過的訊息,看網友有沒有最新的回應。


當我晚上檢視回顧一天中做過哪些事情,試圖在Google Calendar寫下一天的工作紀錄,相信我,你絕對不敢相信微網誌可以這樣「吸掉」人的生命。


‧WEB2.0 革命真正傳送的,是我們對所處世界的膚淺觀察,而非深入的分析,是尖銳刺耳的意見,而非深思熟慮的判斷。


才華始終就是有限的資源有如大海裡難撈的一根針。你不會發現有才華、受過良好訓練的人懷才不遇,穿著睡衣褲在電腦後面,大量製造出空洞無聊的部落格貼文或匿名的電影評論。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天底下沒有新鮮事,說穿了是老哏了。經上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All things are lawful for me, but all things are not expedient: all things are lawful for me, but all things edify not. ﹞也有許多聖經版本譯為:「凡事都可行,但我不會成為其奴役」註1,凡事總有個限度,適可而止就好。如果有些事情會讓人沉迷,那是該反思一下得與失。


網路上的花花世界與八卦實在太誘人了,坐在電腦附近有網路的地方總是會開啟一個又一個網頁,訂閱一個又一個部落格。然而,可以透過網路辦得到的事情太多了,不能透過網路得到的事才是最珍貴的。舉凡設計,再精美的電子賀卡也比不上一張字跡潦草,然而卻帶著手寫溫度的明信片。再現實一點,網路包案接了成堆訂單、部落格上再多溢美的言詞,都沒有在存摺裡顯示的跨行轉入的一筆數字實際。


言而總之,我想嘗試看看十天不上撲浪看看會發生什麼事?短暫地告別網路,在大千世界少了一個阿宅,馬照跑、舞照跳,太陽依舊平穩的升起,應該還是會感動地灑下金黃色的熱度而落下。...然而我想把時間放在準備考試,還有變成水這件事上。




註1 :哥林多前書10:23 ,有些聖經的版本,如新國際版NIV在2003年版解釋成為「不一定造就人」﹝constructive﹞在先前的版本則是 '' but I will not be mastered by anything. '' ...''but I will not be brought under the power of any.''﹝落入它的轄制之下受奴役﹞,比較詹姆斯國王欽定本還有恢復本、美國標準版本,我認為翻譯成
「凡事都可行,但叫我不受其所奴役」
應該較為貼近原意。

星期一, 2月 22, 2010

【翻譯】流氓國家的迷思 (上)


北韓領導人金正日與伊朗總統阿馬加丁

譯自NEWSWEEK一月號,原文: End of the Rogue


歐巴馬政府重新擬定政策之下,美國與世界流氓政權重新交往的一年後,結果是,從緬甸到南韓,委內瑞拉到伊朗,伸出的雙手遇到緊握的拳頭。翁山蘇姬尚囚禁於仰光,平壤在試射飛彈,加拉加斯〈委內瑞拉首都〉對美國佬的帝國主義仍大表不滿,德黑蘭已超過為期一年內處理核武的期限。「接觸外交」的策略已告失敗,而歐巴馬現在採用更強烈的姿態威脅將施以禁運的手段,彷彿箭在弦上。嗯,似乎不必如此大張旗鼓。


華府似乎認知上有差異,事實上, 創造出「流氓國家」的世界情勢實際上已經不復存焉。「流氓國家」一詞在一九八零年代蔚為流行,大抵為美國所用來形容威脅冷戰時期,威脅國際秩序的弱小獨裁國家。而一九九一年蘇聯垮台後,對美國支配世界最大的挑戰來自於那些不願順服美國價值觀,並且理解到「歷史的終結」註1的國家。「流氓國家」的想法假定在於一個國際社會中,在想定的國際社會中的西方秩序與國家利益之下,決定若干背棄了這些觀念的國家並且該如何處置這些背叛者。然而,九o年代後期這個社會開始解體了。中國的崛起、俄羅斯的復甦、印度、俄羅斯與土耳其等國家的興盛,各自有其利益與價值觀。今天顯而易見地由西方價值觀所定義的「國際社會」是個假象,而對於許多國家而言,美國也如同流氓國家一樣避之唯恐不及。


對於如何面對這些挑戰既定的國際秩序的勢力,答案將不會只是從華府單極的胡蘿蔔與棍子,威脅與利誘的政策而已。化解這些如核武擴散、恐怖主義、國家與非國家間行為者所造成的區域不穩定威脅,將有賴於真誠的合作,而非出於美國的壓力。即使歐巴馬主政,但美國不再可能整合國際間的支援為美國、甚至是為西方模式所用。世上從美國所追尋的是更多的交往,而不是孤立,不再是美國主導,而是夥伴間的關係。傳統式的美國領導者地位,現在十分明顯地在小布希與歐巴馬的身上不受歡迎。


美式主義在新成型的國際社會中缺席,對於老牌流氓國家的壓迫行為注定要遭受到失敗。西方努力的結果已經使得流氓國家間開始互通有無:緬甸與北韓交易軍事硬體,而且還有可能洩漏一些核武的技術。伊朗與敘利亞間更為緊密合作,委內瑞拉毫不吝嗇地大力支援古巴。比這些相對弱勢的麻煩製造者間關係升溫更要命的是,來自於正統興起國家對其逐步的支持。巴西、土耳其、俄羅斯、中國,對於美國對流氓國家的外交政策紛紛不假詞色表示反對。


歐巴馬上任後思考一套更為靈活的外交模式可以把國際支援為古老的西方秩序所用,但這是不夠的。全盤地檢討美國外交政策,改變調性並劃定國際利益基準線實所為必須。既非以西方或是以東方思維,而是以具有真實影響力的新興首府如仰光、平壤、德黑蘭等步調一致。而這需要美國痛苦的再三思考,但在處理國際威脅事務上,這些來自崛起國家的財政與軍事分擔,將有實質上的助益。


今日無論大小規模的國家,在國際上的名聲如何,都在找尋合作的同伴,而不是守護神。 當華府逞罰流氓國家,期望收得在態度上的立即成效,對手政權卻是在投資與防禦合約上介入干預,並且帶著尊嚴與敬意與其交往。這是中國在緬甸發跡的故事,如出一轍地、俄國在伊朗,巴西在古巴,...。這些事蹟讓全球治理的核心機構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樂意給這些新興的國家參與決策的一席,而當這些國家沒有參與政策擬定時,並不令人驚訝的他們感到沒有義務要支持美國禁運的決定。


這些興起的國家並沒有怯於己身新找到的獨立自主能力,反而以逐日增加的實力評估國家的現況。在最近的國家元首拜訪行程中,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站在伊朗總統艾馬丹加旁並且直率地宣布:「我們沒有權力要求別人像我們這樣想。」 這些話語鏗鏘有力,比起西方世界號召團結一致對抗流氓國家而言更引起共鳴。數天前,在伊斯蘭國家峰會上,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接待艾馬丹加時,緊抱住他的鄰居並且堅持伊朗的核武計畫是「和平」的。可以預期地,西方媒體大肆批評盧拉與埃爾多安背叛民主價值觀與團結,在報導上完全地失焦。像是盧拉與艾爾多安所建立的民主,並非與艾馬丹加同一立場,支持伊朗政府暴力取締示威者或秘密核武計畫。而是巴西與土耳其正在展現身為國家的意圖,更為重要的,他們界定出哪些是流氓國家並且展現決定該如何處理的能力。



古老而危險的西方想法認為流氓國家僅處在於亞洲的一隅,很快地在今天,這種思維已經讓西方勢力在地緣政治戰場無置喙之地。有著核武計畫伊朗,對於挑戰國際安全而言,可能是今日最典型的流氓國家。在道德上令人困擾的是過去有著漠視種族屠殺紀錄的蘇丹,而辛巴威,壯觀的社會系統型自我毀滅則令人感到瘋狂。註2但是這些都比不上緬甸,西方戰略上試圖切斷其統治的政權,然而卻終告失敗的活生生的例子。二十年來,削弱緬甸的合法正當的經濟行為對於提升緬甸人民的人權一點幫助都沒有。而孤立緬甸的政策現在看來似乎是精心設計過,意圖消落西方勢力的影響並讓緬甸對中國敞開大門。


(上)


譯註

﹝1﹞: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

美籍日裔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一九八九年的《國家利益》刊物上發表一篇名為〈歷史的終結〉文章,強調人類近兩版年來主要的思想鬥爭,隨著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政權相繼在二十時世紀瓦解,以及自由資本主義再全球的勝利,而人類的歷史也不再可有與其抗衡的思想或理念,而進化到了歷史的終點。



﹝2﹞:辛巴威的自我毀滅

辛巴威在獨立革命之前,仍於白人統治的殖民地時,擁有「非洲的穀倉」 的美名,在穆加貝上任後推行盲目的土地改革政策,從少數白人農夫手中沒收大量的農場,卻無法召募到擁有技術的黑人工人。導致針對白人農夫的劫掠,治安日益敗壞,外資撤離。辛國通貨膨脹,辛巴威幣值一洩千里。

星期日, 2月 21, 2010

【影評】《艋舺》出來跑,總是要還...

艋舺劇照,取自於電影官方網站



【本文部分刊載於二月二十日的《人間福報》 i-電癮專欄】



幾十年來,在香港與美國好萊塢電影資本主義與技術人才的夾攻下,除了魏德勝導演的作品《海角七號》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外,缺乏票房與資金的投入,導致人才與創意的流失。沒有了資金的掖注後,國片常淪為「藝術片」、「小眾電影」或是紀錄片的代名詞。然而,除了投入的拍片成本外,好的劇本與專業電影從業人員更是構成一部經典電影中不可欠缺的要素。這部鈕承澤導演與製片人李烈幕資七千萬所拍出的《艋舺》、由新生代偶像阮經天、趙又廷領銜主演,網羅了王世賢與馬如龍,可以說老中青三代演員都有,讓人不禁聯想到這會是另外一部雷片亦或再創國片另外一波高潮?


未演先轟動


榮獲零九年華文部落格大獎地方參與類首獎的部落客upart 在他的部落格UPUP。西京朋友,以從小在老艋舺淡水河旁長大、紀錄萬華的在地人經驗,對這部黑道電影開了第一槍。文中對於劇組搭景對古蹟的破壞、拍片期對當地住民所造成的不便、以及可預期的未來觀光人潮對於萬華的破壞多多有所針貶,尤其擔憂黑道的題材會對萬華造成負面的印象,得到三百多篇留言,吸引了網友的熱烈的轉載與回應。對文章叫好與叫囂的意見呈現兩極化,有網a友擔憂萬寶里、剝皮寮已經沉寂許久的人文文化會被電影污名化,也有需多人認為無須多慮,更多人持保留的意見,認為應該完整看完整部電影再下結論。


《艋舺》不可承受之輕


偉大的城市過去一定有黑暗的一面,二十世紀倫敦的開膛手捷克、上海的杜月笙、紐約的艾爾蘭移民黑幫、晚近的香港也以古惑仔為主題拍成電影。艋舺也有一段不想被人提及的歷史,針對於網路上的批評,《艋舺》電影部落格也急忙跳出來澄清「搭景有取得同意」「搭景以不傷古蹟」及「拍攝完畢現場回復原狀」為原則。電影演的是虛構的情節,踩在這塊曾為黑道文化溫床的既定印象痛處上,恐怕是文史工作者與地方人士不願樂見的。


跳脫「情非得已」


提到《艋舺》,不能不提到導演鈕承澤。小名豆子,在拍攝完電視劇《吐司男之吻》後,開始走紅被人暱稱為「豆導」。在拍攝電視劇《求婚事務所》時,身兼導演、演員、製片,還要負責服裝、宣傳、剪接.. ,不幸地因為酗酒出軌,與交往多年的女友分手。而前一部片《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拍的是演藝圈的紀錄片,但演的是自己與演藝圈的真實故事。九歲從影,經歷過貧困的演員生涯,荒誕不經的年少父親的病逝、摯愛的離開與母親關係間的調適,...如今已年屆四十的不惑之齡,在拍完《艋舺》,豆導在撲浪上用自己在電影中拿著酒杯的劇照,透露出一種對朋友、對自己的工作生涯的致敬。


有教育意味的黑道電影


故事背景設定於1987年左右,一位淳樸的少年蚊子〈趙又廷飾〉進入了高職後因為被校園暴凌,而走上幫派這條不歸路的故事。蚊子被和尚〈阮經天飾〉所搭救,然後為了義氣,與志龍〈鳳小岳飾〉等校園混混們煞血為盟。志龍的爸爸Geta 老大〈馬如龍飾〉是艋舺廟口幫最大的保守勢力,試圖捍衛黑道傳統的價值觀,拒絕與外省掛的幫派合作瓜分艋舺。然而,就在野心勃勃的文謙〈王識賢飾〉出獄後,劇情急轉直下,角頭們紛紛遇襲中槍身亡,開始捲起一場腥風血雨...


仔細看完這部電影,為人所預期的若干暴力情節描述並非劇情描述的重心,對於情色產業與私娼戶也僅僅是輕描淡寫。許多重視細節的考據,如演員手中的寶麗龍便當與招牌搭景,更可以看得出來劇組的用心。在官方網站的幕後花絮中,一位中年人看到懷念的搭景,回憶當年「彷彿年輕了三十歲」,足見劇組用心。


剃著光頭嘗試演出兄弟的阮經天與演出自己外向性格不同的趙又廷,這兩人都像是未經琢磨的原石一般,在片中大膽嘗試了與既定的刻板印象不同的角色。永遠的本土劇男主角王世賢與「代表會主席」馬如龍,兩人的演技更是爐火純青,在片中釋放的演技能量,讓人毫不懷疑他們的職業就是活生生的流氓。令人驚訝的是素以插科打諢的諧星陳漢典,在劇中所展現的正經的一面,把校園混混流里流氣的態度詮釋得十分生動。在電影中可以看到老一輩講傳統仁義、拒絕使用槍械的黑道,也可以看到野心勃勃想要篡位的中生代流氓,還有青澀稚嫩的校園小混混,各種年齡層演員的同台飆戲,隨著劇情的演繹與發展,劇本編寫不動聲色地點出了「歹路不可行」「出來跑的總是要還」等勸世觀,依筆者的管見,這是一部非常適合家中有叛逆青少年的家長們闔家觀賞的電影。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劇本缺乏與「在地化」連結的共鳴點。《艋舺》一片若搬到「打狗」或是「鹿港」拍攝也可以拍得不差。但瑕不掩瑜,綜合評價來說這是一部無疑地會讓觀眾會掏錢進入戲院,正如豆導所言,拍出了台灣電影的可能性,在影史上會記下一筆,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星期日, 2月 14, 2010

【翻譯】談談王良芬的「亞裔」農曆新年

正當我看完這篇關於亞裔的農曆新年新聞,大嘆美國近幾年越來越注重「政治正確」時,有撲友跳出來吐槽,歐巴馬在白宮演講的原文中根本沒有提到「亞裔」的農曆新年,歐巴馬只祝賀「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何來的政治正確,韓裔的中國新年正名之說呢?


不知道來龍去脈的朋友可以連結到中國時報網站看這篇「韓裔反彈 中國年正名亞裔曆農新年」王良芬首先談論到歐巴馬在白宮的演說,然後下了結論:

美國總統歐巴馬二○○九年上任後,所發的第一份全球性的賀詞,就是向全球慶祝「亞裔農曆新年」(Asian Lunar New Year)的人賀年。許多美國人被搞迷糊了,經過媒體解釋,才明白所謂的「亞裔農曆新年」就是大家口中的「中國年」(Chinese New Year)。...事實上,「中國年」的名稱在美國行之久矣,現在改成「亞裔農曆新年」,說起來實在很拗口,但當局為了「政治正確」,必須把農曆春節正名。

農曆新年或陰曆新年,的確是為亞裔所慶祝,不只有中國,韓國、越南、西藏、蒙古也慶祝農曆新年。歐巴馬使用〈Lunar New Year〉取代〈Chinese New Year〉或許無可厚非,也許就如同王良芬先生推測的「政治正確」有關,可歐巴馬的賀文中可從來沒有說過「亞裔的農曆新年」這麼拗口的名字啊。


出於好奇,推敲了原文後原來這個「亞裔農曆新年」是來自這段縮寫:

Michelle and I send our warmest wishes to Asian Americ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 the people of Asia, and all those around the world who are celebrating the Lunar New Year.
蜜雪兒與我,僅為亞裔美國人、太平洋居民與亞洲人們,以及全世界慶祝農曆新年的朋友獻上最誠摯的問候。


動手查了查資料,按照月亮曆法而不按照公曆走的,包括泰國的新年潑水節,通常在四月十三到四月十五慶祝陰曆新年。伊斯蘭教的月亮曆法則叫做「希吉萊」曆,元旦並沒有慶祝的儀式。至於猶太教就更有趣了,今年二o一o年在在九月八號到九月十號過年,根據《聖經》舊約的規範,猶太教徒在那天會吹號角慶祝新年。


好啦,雖然王良芬在翻譯時有過不良紀錄,但是他這次翻譯算是半對了,單寫一個月亮曆的新年或許容易混淆,但歐巴馬措辭也很謹慎,「Lunar New Year」可沒有說是中國或是韓國的新年喔,但是就是人稱的虎年嘛,那個休士頓有慶典,在洛杉磯有舞龍舞獅,芝加哥有盛大遊行、國內大大小小的社區有慶祝的那個陰曆的新年嘛!

As people of all cultures and faiths welcome the Year of the Tiger,....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Lunar New Year will be marked by festivals in Houston and lion dances in Los Angeles; parades in Chicago and celebrations large and small in communities across our nation.

嗯,不過我用盡了許多關鍵字搜尋都找不到王良芬先生指稱韓裔抗議中國新年一詞的任何英文報導,但找不到並不代表沒有,各方大德若有耳聞,煩請不吝告知啊 : )




《延伸閱讀》


[克魯曼事件] 中時王良芬回擊 @ MJ:簡單讀英文
(這就是王先生的翻譯為什麼會啟人疑竇的開始)

伊斯蘭1431年﹐新年好﹗@在歐亞交匯的呢喃: 我見我在@土耳其
〈關於伊斯蘭曆法的新年,還有伊斯蘭教重要節日慶祝儀式〉

星期三, 2月 10, 2010

【集氣】請幫得到癌症的撲友加油!

我跟 ChingJung這位噗友完全不熟。是網友在逛我的部落格時候跟我說有這麼一位朋友也得到癌症。偶然的是,經過診斷她得到的也是淋巴癌





經過河道上的側面觀察,ChingJung 應該是位年輕的媽媽,因為脖子上出現腫瘤,所以近期要跟老公一起搬回家中與媽媽同住,照顧小孩。


看到醫生對她說懷疑得到淋巴癌、然後去切片,確定得到淋巴癌第四期〈末期〉的經過,就好像是我當初在民航局航醫大廈醫生跟我說:「放心吧!是惡性腫瘤這麼大的話,你早就死了!」當我安心的作完切片後,躺在病床上看到報告發現真的是惡性腫瘤的那一幕令人哭笑不得,從考上國考、退伍就有一份工作的瞬間掉入罹癌症失去資格的地獄,四年多以來這是一場與症對抗的漫長試煉,讓擔心的爸爸與媽媽還有週遭的朋友們都掛心。

拒絕、懷疑、妥協、接受...我在她身上看到許多當初自己的心路歷程,那種打針抽血不停地做檢查,看不到終點的漫漫長路。我相信 ChingJung 需要大家的幫忙代為禱告,也需要時間來適應,更需要的是那份心裡的平安!


看到這裡的朋友,如果你有撲浪,請不要吝嗇留言幫她加油,我相信就像Phyllis幫我集氣一樣,即使在與癌症爭戰的漫漫長路,看不到終點的路上,也有信心與希望。就算是癌症末期,還是會有康復的一天。


ChingJung, 加油,咬一咬牙忍住,撐過去之後美麗的人生就是你的了!

星期日, 2月 07, 2010

【影評】 第九區,誰的禁區?



【本文部分刊載於二月七日的《人間福報》 i-電癮專欄】


第九禁區《District 9》是近幾年科幻電影中,劇情編寫最令人意外、動畫的巧妙運用與結合、人性描寫極為深刻的一部好萊塢電影。南非導演奈爾‧布魯坎〈Neill Blomkamp〉把自己在種族隔離成長下的經驗,成功地融合在劇本創作中,賦予這部科幻電影更深層的意涵。



兩個不融合的族群


電影首先以隱喻的方法,以一家私人虛擬公司NMC為主軸,意圖用糟糕的管理手法驅離外星「勞工」居住在的第九區「District 9」。幹員拿著散彈槍,與全副武裝的特殊部隊、傭兵們挨家挨戶地叫人跪下簽署遷徙同議書。因為與外星人無法溝通,所以戲稱這些人有爪子力大無窮的外星人為「蝦子」(Prawn)。


這些「蝦子」因為喜歡吃貓罐頭、翻找垃圾桶、吃塑膠、看著火車或是車輛翻覆等種種行為與人類大相庭逕,所以要設立一個特別區,第九區隔離給這些貌似得到傳染病而失去智能的外星移民居住。隨著主角魏可斯(Wikus)受到的感染與突變,劇情急轉直下,因為接受外星人DNA的他,可以操控外星人的武器,扮演保護與管理角色的NMC開始露出猙獰的面孔,開始追捕魏可斯。


片名為第九區(District 9),背景在南非的約翰尼斯堡,很難讓人不想到現實中的歷史上南非開普敦曾出現過一個極為爭議第六區(District 6),因為太靠近白人區,常被恐怖份子利用混入來攻擊平民,政府不得不強制該區的人按照膚色重新分配所屬的區位。劇情設定與種種的巧合,讓人連想到南非也有一段歷史,長達四十七年血淚斑斑的種族隔離(Apartheid)。


歷史上的第六區


二十世紀初期,曾為奴隸後獲得自由的黑人、技工、及其他的移民,還有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開普敦殖民時期的許多馬來人因為鄰近大城市的地緣因素來到了第六區,用鐵皮搭了一間間簡陋的小房子,酒吧、裁縫店、肉舖維生。一些維多利亞式的建築與清真寺、教堂雑然混處。同時也有大批的猶太人居住在這個地區。用「種族和諧」來稱呼第六區似乎有點太過,但是在那時候的基督徒、回教徒、黑人與白人以某種勢力均衡在這塊地方安居樂業卻是不爭的事實。由於靠近開普敦港口,美國人、英國人,甚至義大利的水手皆會造訪第六區,讓這塊多種族的地區洋溢著多國的文化風情。


然而一九六六年,種族隔離主義的魔爪開始伸入這塊地域。主政者的思維不在於「重新安置」而是強制拆遷,第六區自此開始長達多年的紛擾。根據《族群區域法》,南非政府片面地宣布當時的第六區為白人區,黑人被強制以遠低於市價的價格被強迫搬遷安置,接著染指社經地位較低的華人、印度人及馬來人。用怪手及強迫的手段,十五年下來總計有七萬人被強迫離開他們自小生長的區域,一千八百棟房子被拆毀。而等著這些人的安置住所又是另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遠離城市的住所只有一條交通要道為軍隊所掌控、狹小而擁擠的公寓、遠超過原先設計使用量的排水系統、同一個家族被「安置」在不同的地方中是常有的事。遠離市郊使得在原地上班的人並沒有收到旅費,全職照顧青少年的媽媽必須走入職場,越來越多家庭走入貧窮的水平線,更多藥物濫用使幫派開始滋長...最後,經過了十五年的苛政,政府終於打算廢止該地劃為白人區的計畫。但昔日光輝的第六區已成過往雲煙。



虛幻而不堪入目的和平假象


電影中卑劣的管理公司MNU其實是隱喻南非國民聯盟黨ANC,過去在種族隔離時期,曾以四處放置炸彈炸死平民、製造恐怖主義與令人唾棄而髮指等手段,來奪取得政權。電影中的MNU因為掌控媒體資源、撲天蓋地的武力與研究資料,甚至可以倒黑為白,捏造莫須有的指控來追捕探員魏可斯。


現實中,曼德拉因為與國民聯盟黨同謀製造炸彈、恐怖攻擊活動,而被判處終生監禁。曼德拉的前妻甚至說過「用一盒火柴、汽油輪胎火刑,我們將解放南非」的驚人言論。鮮少人注意到,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因為與南非國民聯盟黨從事恐怖攻擊行為,長久以來與蓋達組織的賓拉登同列美國國際通緝要犯,直到二○○八年才由小布希總統簽署一份法律文件,將其自恐怖份子名單上除名。


電影中,這些貌似蝦子被隔離的外星人其實隱喻著野蠻而未受過教育的黑人,與隔離區外的白人、受過教育的黑人有著決定性的不同。尤其是電影巫醫相信吃外星人就可以獲得外星人能力迷信的橋段,不禁讓人聯想南非有許多黑人相信巫醫的說法:「與處女發生性行為可以治癒愛滋病」,導致當今的南非強暴率在全世界排名居高不下。


種族隔離的解除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經過「通往自由的漫長之路」二十八年的牢獄之災後,一連串逐步解除種族隔離的措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曼德拉與其政黨南非國民議會(ANC)在接下來的幾次大選中皆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但是隨著黑人執政之後推動一連串的措施,如開放國界、積極行動方案(Affirmative Action 註1)讓近幾年南非的治安卻是每況愈下,根據美國《新聞週刊》的一份報導揭露,一些近期的獨立研究報告指出南非的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與技術性的青年人口正大量往外移動。


「最富戲劇性的數字在於南非白人身上,根據南非種族關係研究機構的一項報告指出,這些人離開的速度不亞於『嚴重的傳染疾病、大規模的天然災害或是劇烈的國內種族紛爭』。另有數據指出自一九九五年以來,四百萬中的白人約莫有八十萬人左右離開了南非。但他們很少是單身一人離開。黑人,或是黑白混血後裔,還有印度人,也同時表達了想要離開南非的意願。在過去的十二年來,南非擁有高等學歷的黑人從三十六萬一千人成長到一年有一百四十萬人之譜。但是在這個時期,這些人想要移民的意願數目也成長了一倍。」


南非解除了惡名昭彰的種族隔離,理論上應該會創造族群更為和諧的社會,但是因為種種不當的激進措施讓這個國家的國勢每況愈下。例如躁進的解除種族隔離後,讓大批黑人恐怖份子與軍閥混入社區,搶劫、種族虐殺、偷竊、塗鴉與隨地的便溺等讓治安開始持續性的敗壞,在現今的南非,每天約有五十起殺人案,有著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個人謀殺率。強暴率也是居高不下,南非與一些戰區如獅子山、哥倫比亞和阿富汗同樣惡名昭彰。而《積極行動方案》的推動讓大批未經過良好訓練的黑人剝奪了白人就業權,更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最大的差別在於,在南非,白人與受過知識教育的黑人才是支持政府機器營運的關鍵少數。許多專家學者警告南非當局,再這樣持續惡化下去南非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敗壞的辛巴威。



反思與回饋


蘇珊‧波以爾(Susan Boyle)這位大嬸在選秀節目英國有人才(British Got Talent, BGT)初演時,觀眾與評審對於她的外貌與訪談內容紛紛斥之以鼻,但在開唱之後,她的歌喉與表演技驚四座,一向毒蛇派批評的評審亞嫚達忍不住自我解嘲:「一開始我們大家都在等著妳出醜,但在妳的表演後,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個犬儒主義者(註2),過於重視皮相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警訊。」


在電影中特別的一幕,兩個面貌醜陋卻帶有智慧的外星人在撥弄實驗器材,貌似在陰謀計畫些什麼,但隨著劇情的發展揭露,兩人其實是在製造累積了二十年才出現的一點點回家的能源,他們並非心存惡意、意圖顛覆地球人的「統治權」。


到了電影的後半段,觀眾的價值觀念會開始混淆,哪邊才是邪惡的一方?標榜和平與人道處理,內心卻帶著對其他智慧生命體無比厭惡與憎嫌的傭兵?外表奇貌不揚、醜陋卻有個純淨的心與堅定信念的外星人?而外星人真正如想像中的低劣、喜歡看火車出軌汽車翻覆?多少報導是錯誤的訊息?隨著劇情的發展,主角與外星人更多的接觸,越來越多隱藏的真相被揭露,觀眾會不由得開始變得犬儒起來,甚至支持原先看似胡鬧、抗議的支持外星人人權團體。


魏可斯在一開始也是拿著槍與聲明文件強迫這些「低等」的外星人簽署遷徙計畫,而他受到感染後,立場開始轉變不得不協助外星人,最後理解外星人心思的他甚至犧牲了自己,讓外星人最後成功地拿到了燃料啟動了太空船。


拿到燃料的太空船飛走了,但現實中的南非,正上演「出埃及記」,面臨腦力外流、青壯年人才如醫師、會計師、電子工程師等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份子大規模地逃離這個國家的真實戲碼。比照真實的數據,現實世界中,自顧不暇而逃離開南非的外星人能不能回來,仍是天外之數。導演此番用心良苦地寓現實情節於虛擬世界,比起同樣描述與外星人世界的《阿凡達》,賦予了更多深層的意涵。




註1 《積極行動方案》〈Affirmative Action〉原本是為保障弱勢族群就業的善意立法,在但在南非實行的窘況卻是大批具有專業素養的白人被沒有受過訓練的黑人取代。公司行號為了該法保障黑人就業,得增加白人專員來支應,產生企業中許多的冗員,更具有能力的白人因為膚色無法晉升。


註2 犬儒〈Cynic〉字原自於希臘人開的一家哲學私塾〈Cynosarges〉,老師的作風與許多學生與讓當時的希臘人感覺師心自滿、自以為是。〈Cynosarges〉在希臘文中語近於「像狗一樣的」〈cynikos〉,於是後世人稱他們為「犬儒學派」、「犬儒主義」,具有貶意為「像狗一樣自命不凡的讀書人」,中文裡說的「狗眼看人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延伸閱讀】


南非二三事〈一〉-解除種族隔離後,南非卻沒有變得更適合人居住!

星期六, 2月 06, 2010

鄉野鄙事 〈一〉郵局

在窮鄉僻壤的鄉下郵局永遠有讓你覺得神秘的事情,特別在郵局,是個充滿神秘主義的地方。像是轉個彎就可以見到有共濟會的標誌一般的讓人難以致信,而這些神秘的符號隱身藏在日常生活中讓人視以為常。日前去投遞掛號時,偶然的又看到窗口內,郵務人員專用的櫃子,一長串上面貼著分類標籤,「信封袋」、「郵票」、「匯票」... 平凡無奇標示中,一個醒目的平假名標籤寫著:「おかね」〈意思是「錢」〉既不是用漢字寫的「お金」也不是年輕人愛用的羅馬拼音「オカネ」,只有懂得一點淺顯日文的人才會懂得裡頭的意思。櫃員受理郵務的作業流程中,既沒有把民眾的鈔票放在標示著錢的櫃子裡,當然零錢也沒有放進去〈不過如果是零錢日文應該寫「お釣り」就是了〉


鄉下沒有日文專門學校,這裡的大學沒有外文系,語言對於不懂得其含意的人而言就是一種符號。仔細觀察郵局中的行員年紀也不可能受過日式教育,負責郵務的櫃檯人員也時常調動,那,「揪竟」是誰、為了什麼目的、對哪種人寫下了這個日文呢?


有一次忍不住趁著上門的顧客不多時,問了一個看起來比較熱心的大叔,像是惡作劇被拆穿的小孩子一樣,他回答了:「啊哈哈哈,對啊就是用日文寫的....」。嗯,說不定這是一家趁著沒有人注意的時候,私底下都用日文溝通的「郵便所」啊。





時間是下午兩點多,郵局裡頭有許多排隊趕在三點半前,金融業務處理結束前的客人。我站在快速處理免抽號碼牌的窗口前,聽到了一段小小的對話。


穿著制服的郵差走進櫃檯內,用客家話跟忙碌的行員說:

「印捏借俺蓋一下」〈印章借我蓋一下〉
「企軋來」〈自己來〉
「吊家,用水安多諾,暈開來」〈幹,怎麼水這麼多,蓋下去都暈開來了!〉


這時候拿位行員坐在位置上,頭也不回的說:


「ㄍ一ㄝ後生ㄟ啦。」〈那是年輕的啦。〉


偷聽到這段對話的我忍不住別過頭去偷笑,真白爛,郵差也笑了,口中操著幾個我打不出來的客家髒話〈表示親切之意〉,而那位行員還是頭也不回的正在處理手中的業務,趕三點半呢。

熱門文章